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创业阅读 > >
最牛的创业者,每天都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
2019-04-10 14:48:00 创业阅读 > 编辑:张知涵 全屏查看
简介张一鸣有次在采访中说,创业者最好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公司的危急关头,行动才是良药,解决问题应该始终是创业者的行为核心。迅速的反应和落到实处的同理心,不仅加快了外部舆论平息,也安抚了因为...
张一鸣有次在采访中说,创业者最好的状态,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公司的危急关头,行动才是良药,解决问题应该始终是创业者的行为核心。迅速的反应和落到实处的同理心,不仅加快了外部舆论平息,也安抚了因为事故频发而心存芥蒂的员工。文章来源:华映资本(ID:MeridianCapital)。
创业很多时候意味着大起大落,不论是风险大小,还是情绪变化的激烈程度,都比普通人的密度更高。我们曾聊过的绝望之谷和希望之坡(戳此复习),就伴随着这样的内心起伏。
而能在变化和不确定中,依然保持不太激动,不太郁闷,睡眠充足,拼的是极强心力。“极度理性又聪明的人,连情绪都保持在一种克制的状态。”
创业者保持情绪稳定为何尤为重要?什么是创业者们面对压力的正确姿势?或者说,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节奏和方式创业?这是我们今天试图探讨的问题。
创业好比打怪,升级全看心态
咨询公司Alternative Board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参与问卷的创业者中,几乎一半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与此同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始终心怀幸福感或热情地投入这些工作——大部分创始人努力工作,是因为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直面市场、投资人和业务成败,对公司运转中出现的每一种结果负责……可以说,创始人几乎总是全公司压力最大的那个人。长时间的高压让人感到烦躁、失眠、健忘、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倦怠感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他们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
网景创始人Marc Andreessen这样形容他的创业体验:
“创业这件事会使你进入一种与你曾经经历过的任何事情都不一样的情绪状态。你每天也许都会有一种不同的状态:某天你可能信心满满,觉得世界即将属于你;很快,你可能觉得世界末日离你只有几周时间,直到被完全摧毁;而这样的状态可能会不断反复(Over and over and over)。”
没错,与吃喝拉撒一样,情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尤其对于创业者。
偶尔的情绪流露显得真诚,但这里仍有一个底层原则值得反复记住:先处理问题,后处理情绪。一个情绪稳定、状态可预期的创始人,无论对于员工、公司还是投资人而言,都值得跟、值得投。
《奈飞文化手册》中也强调,公司要聚集一帮「成年人」。“招人就要招那些高素质和高度自律的人。人招来之后不用太花心思去管理他们,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他们自然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你惊讶的成果来。”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结果高度负责,比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
更何况,很多时候,你的主观意识也比想象中力量更大。生活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本身决定,而另外的90%,取决于你对此的反应。
换句话讲,除开一小部分事情无法被人力左右,生活中的大部分境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任由情绪带着自己跑,谁都解救不了你的坏运气。
遇事不急不怕,情绪亦可量化
“引起情绪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此的看法。”合理情绪心理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也这样认为。
那么,创业者如何在保证业务高效进行的同时,以聪明的方式实现自我调节?首先你要知道,良好、稳定的情绪有哪些衡量尺度。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并非新词,1995年由心理学家Daniel Goleman在著作中首次提出,简称EI。即一个人感知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总结起来,包含五个方面。
不确定自己是否算得上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不妨对号入座,来自测一下:
1.自我意识:你是否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如果知道,是否愿意承认?
2.自我调节能力:说话或做事前,是否花时间做了思考?能否搞定处于控制范围之外的事情?
3.驱动力:努力是了为金钱或权利,还是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否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4.同理心:能否带着尊重同他人沟通,尤其是对方文化背景、宗教、生活环境等和你不一样时?
5.社交能力:能否在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情况下,不产生疏离感?
可以分辨情绪的差别、能灵活处理,擅长利用情绪引导思考和行为,以及为了适应环境或达成目标能及时调节自己……这些都是一个情绪智能成熟的人的标志。
调节情绪,怎么做到?
除了坚信,还是坚信
硅谷元老级创业者、天使投资人Ben Horowitz,在《创业维艰》一书中回忆起早年的创业经验,坦陈他在八年的CEO经历中,只有三天是晚上睡得着觉的。
「坚定」是支撑他走过最艰难时刻的唯一法门。他说创业公司CEO不应该计算成功的概率,而是坚信破局方法始终存在,也坚信自己能够找到,无路可走时,也要有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
“创建公司时你就必须坚信,任何问题都有一个解决的办法,而你的任务就是找出解决方案,无论这个概率是9/10还是1‰,你的任务始终不变。”只要结果是心中的目标,中途的所有困境都可以忽略不计,也自然不会过多地引起心中涟漪。
先解决问题,再照顾情绪
去年,特斯拉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的工厂两度发生火灾,生产短暂陷入停滞,Elon Musk也因为外界铺天盖地的安全质疑,被瞬间卷入舆论中心。
这位CEO在每周工作时间长达80-90小时的巨大压力之下,反应迅速,立刻敦促上报工人受伤情况,并随后在内部邮件中宣布将亲自前往工厂车间,执行和受伤员工同样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找出事故原因。
公司的危急关头,行动才是良药,解决问题应该始终是创业者的行为核心。迅速的反应和落到实处的同理心,不仅加快了外部舆论平息,也安抚了因为事故频发而心存芥蒂的员工。
拼命之外,温和的力量
“那时候我们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近15个小时,一年大概只休息七天。从小到大接受的是传统的成功学教育,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勤劳致富。”盛大联合创始人陈大年在起步早期,也相信“996”式的创业拼命观。
在经历过高强度工作带来的一次濒死体验之后,他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温和地做事情,而不是疯狂拼命、拼时间,这个理念本身就代表的是你行有余力,有足够的备份可以帮你处理一切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事情。”
他在重新创业的三年半时间里,每天保持六小时工作时间,礼拜六礼拜天绝对不干活,并且坚信:对于创始人而言,裁决、授权、激励和时机把握是四件最重要的事情,除此以外都可以放权,都可以用「be lazy,be success」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情绪的产生,也不能抵御它的来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情绪走一条他它该走的路。
创业不一定非得充满焦虑和剧烈的内心起伏,喜悦和沮丧的平衡之间,我们对事情走向的决定权,总是比想象中更多。
相关活动
相关阅读
-
VC已经进入“宏观少红利、微观拼能力的新阶段”
在“宏观少红利、微观拼能力的新阶段”,确保不出局,在不确定性下也有确定的决策方法论。 -
资本造富也能“造负”,创业者如何玩好融资这场游戏,才能不让自己掉入坑底?
资本的造富奇迹想必大家一定听过不少。网络上经常报道的“90后老板凭借一个APP融资上亿套现”,“濒临破产却靠融资起死回生成为市值700亿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信息,给我们创业者的感受就是——资本的力量... -
找投资?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前几天,有人问我去哪儿找投资人?比如,怎么找到徐小平投我?怎么找到真格基金的人?听到这个问题,我一口血喷出来。“我怎么去找投资人?”今天一个创业者,这句话一旦问出口,就别干了。因为在创业路上,比这个问... -
为什么人才辈出的企业都重视“职业序列”?
职业序列是人才系统重要的基础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没被用好,其价值也普遍被低估。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组织官,作者左谦。本文主要观点将人才按照职业序列进行区分,本质上是尊重人的能力及志向的不同,实现... -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工具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选对工具,善用工具,才能事半功倍。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因为复杂,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
戴汨:凡人的生存法则
“神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无中生有的发明了一些东西或者发现了一种理论,从而改变了后世人类文明的进展。马斯克的SpaceX会不会继大航海之后,开启人类的星际文明,值得想象。 -
信任落在谁身上,谁就更有价值
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店很难复制,有些就比较容易。有些人很难做平台,有些人就可以。谁承载了用户的信任,用户的信任落在了谁身上,谁就是信任主体。 -
SaaS创业:我们为何要追求极致?
还有多少企业在用的App没有“深色模式”?难道企业App的用户就不是喜欢页面好看、操作体验舒服的个人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给客户带来使用价值,不去追求表面的好看。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 我们为何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