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知学员嗨购季,省钱又赚钱,赶快一起来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创业阅读 > >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

2019-03-24 15:58:10 创业阅读 > 编辑:张知涵 全屏查看

简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人万人打卡嗨。“精读英语外刊第x天……”“学口语第x天……””XX单词第x天……”……你的朋友圈被朋友的打卡行为刷屏了吗?不知什么时候起,身边的同学、同事和长辈不约而同加入这个打卡队伍,每天在社交网络甩一条学习记录,不言不语,一副高冷学霸做派。他们中有些人的朋友圈记录甚至只剩下自己的打卡分享链接。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人万人打卡嗨。

“精读英语外刊第x天……”“学口语第x天……””XX单词第x天……”……你的朋友圈被朋友的打卡行为刷屏了吗?不知什么时候起,身边的同学、同事和长辈不约而同加入这个打卡队伍,每天在社交网络甩一条学习记录,不言不语,一副高冷学霸做派。他们中有些人的朋友圈记录甚至只剩下自己的打卡分享链接。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一些人的朋友圈只剩下打卡记录

生活万事皆可打卡

“打卡”一词,本指企业为维护工作纪律而要求员工记录自己上下班时间的行为,因为最早这种记录需要员工在机器刷卡,故名“打卡”。

后来到了网络语境,网友用“打卡”来表示自己做出了某种阶段性突破,以此标记。常见用法有:某某终于去了某个很受欢迎的地方,或是消费了一个朋友安利种草的好物,不管体验好坏,他/她都可以这样发朋友圈:终于打卡了网红xx!!

早起、散步、跑步、健身、背单词、练口语、阅读、旅游、早睡……生活万事皆可打卡。在这个短视频时代,不少人不仅痴迷每日打卡,还非常享受在社交网络和视频社区直播或录制自己的打卡过程。B站和微博上流行的“study acount”一族拍摄了大量精美的自习视频。视频里年轻的男孩女孩们坐在干净好看的桌子前伴着美好的灯光做着漂亮工整的笔记,还有动听的背景音乐。在这里,学习不再是一种痛苦,它变得轻松有意思,成了赏心悦目惬意的小资休闲活动。同网上流行的种草博主一般,这类打卡学习博主的视频让人对学习有了冲动。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B站上的学习型博主

再后来,打卡制度被很多软件采用以鼓励用户打开软件。有些不仅鼓励用户签到,还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推荐用户将自己的软件使用记录(也即打卡记录)分享到社交网络。

近两年,以打卡为原型,出现过”打卡分钱” “打卡满x天退学费””情侣打卡赢爱情基金”等等活动。偌大的互联网世界里,简简单单的打卡行为衍生出不少商业项目。它们曾引起轰动,受到数目庞大的一群人追捧。

近几月朋友圈涌现的打卡热令我们重新审视打卡这件事,我们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人们如此痴迷打卡?


为什么人们痴迷打卡?

打卡式旅游、打卡式学习、打卡式健身……以打卡来标记生活成了这个社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习惯。是什么让人们痴迷打卡?他们从打卡行为中获得了什么?


在我看来,打卡行为是一种仪式,日复一日的打卡,给了人们日积月累的安全感:打卡的一天是认真生活的一天。这种简单的仪式带给参与者满足和充实,从而激励自己坚持下去。把自己的打卡记录分享到社交网络的人又多一层心理: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人的注视可以敦促自己更加自律、更加充实地生活。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在一次演讲中曾聊起过这一群体和群体心理:“2017年B站直播时长最长的品类是学习,这个品类在B站被用户称为“study with me”……可能大家会好奇为什么有人会把自己写作业的情况给直播出去呢?我专门访谈过用户,用户说这样可以逼着自己专心学习,因为你在上自习或者在写作业的时候,你开一个直播就有很多人监督你,你就不敢开小差,所以就可以学习得很专注。那么为什么有人看呢?是因为另外一个人也在写作业,一个人写作业是很孤单的,如果你开一个直播看别人也在写作业,那么你觉得自己不是最惨的,其他人也在写。所以学习直播成为B站非常非常有特色的品类,而且在我们这里用户群巨大。2017年有146万小时以及103万次的学习和写作业的直播。”

在一个全民追求上进鼓励学习的年代,不难理解打卡热潮席卷社交网络。打卡之于个人,是一种生活记录。在商人那里,它成了可以发挥的手笔。

打卡这门生意

打卡机制给了互联网人灵感:为了提高用户的软件打开率,提升用户粘性,很多软件设置了打卡功能,给予连续登陆打卡的用户奖励。像购物类软件会奖励打卡签到者下单优惠,早期共享单车竞争激烈,各品牌推出“连续骑行xx天得大额红包”活动也是此理。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

比起这些花样,学习型软件发掘出了更多打卡玩法:它们除了利用打卡功能提升用户粘性,还利用可观的物质奖励将之转化成一种推广手段。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

支付一定金额加入这些打卡计划,坚持把每天的打卡成就全员可见地分享到朋友圈,坚持满一定天数(80天或是180天等等),参与者会获得金钱鼓励(退学费/现金奖励)或是实物奖励(实体书)。

除了物质奖励,为了吸引人们加入,并更加有效地运作,这类打卡计划一般以社群形式运作:你不是一个人在学习,加入计划后你将会被拉入一个班群,群里每日推送学习内容和讲解回顾。有管理员提醒你学习,成员间的打卡汇报也会激励你学习。

以往活动运营要求用户将宣传册分享到社交网络容易遭受用户抵触,除非有立即可得可观的物质回馈,不然很难有响应。时下流行的这类朋友圈打卡计划因为冠以积极向上的学习光环消减了一些负面情绪,同时暗合人们使用朋友圈的展示心理:一些加入这类需要将打卡情况分享朋友圈的打卡计划的用户表示:“希望身边人可以知道我在学习,他们的关注会让自己更加自律,养成学习习惯,更容易打完卡。”

可见,朋友圈打卡被用户视为一种督促工具,这种心理被学习软件们捕捉细致分析精细化执行后,才有了这些打卡计划的流行。

那么,这些打卡平台都是怎么运作的呢?打卡计划的宣传册往往直击用户痛点:长久学习却收效甚微,不仅是长期的教育方法不对,还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才让你难以持续学习……转而提出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每天只需要拿出十分钟,读一点简单科学的学习材料,我们有老师同学和你一起学。继而抛出诱人的结果:计划完成后,你将获得巨大进步,不仅学费退给你,同时还有超值奖励。一般随之还会附上成功完成计划的人的返现得奖截图和热情洋溢的感言。

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学习了吗?

对于用户来说,真是个十足可心无懈可击的学习计划啊!少有人能够意识到:打卡计划要求的坚持打卡满80天甚或180天是很难坚持下来的,生活中有太多琐事干扰,三个月甚至半年的长期计划漏打卡是常见事。而且这类打卡计划的学习材料一般都是简短的材料,几个月的碎片化学习真的能够带来实质进步吗?还有一个问题是打卡形式的问题,打卡学习容易流于表面,很多时候人们并未真正学习吸收,只是为了及早完成而打卡。打卡带来满足感,可是对于学习,它是否真的有益处?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一些难以依靠自驱力坚持学习的人来说,这类计划起码能够带领自己培养起习惯,点滴进步也是进步。坚持成功会获得奖励,计划失败也只能怪自己不够自律,用户对于这类计划的口碑基本是正向的。

那么平台方呢?又从打卡项目中获得了什么呢?打卡计划为平台带来极强的用户粘性,以大量打卡计划失败的学习者的学费奖励少数坚持成功的学习者和日常运作,与此同时收获大量且持久的社交网络推广曝光,这些曝光因为依托用户真实的关系网,更容易吸引来同类用户,从而支撑打卡项目运作下去。打卡计划之于平台方,亦是正向的。

在我看来,打卡计划要想长久运作,应避免出现“全勤打卡不返现”之类的用户控诉,这类负面是致命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不应只在推广环节发力,更应该在学习环节精工细磨,真正推动用户进步,开发长线学习课程,培养老用户。

最后,你有加入什么打卡计划吗?有坚持打卡吗?说说你的打卡故事或是你对打卡的看法吧!

相关活动

0

Tags: 领导力 领导者 樊登读书会

职场精英进化论2.0系列专题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
领取粉丝福利
Copyright@2024  极创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3072号-2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