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创业阅读 > >
科技从业者当务之急:摆脱负面舆论,重获公众信任
2019-06-15 10:03:00 创业阅读 > 编辑:张知涵 全屏查看
简介今年早些时候,Your Life in Silicon Valley播客的主持人Sunil Rajaraman在社交媒体上询问他的粉丝,有什么问题想询问即将到来的嘉宾——一位经常报道Uber的记者。一位Uber的员工建议道:“你可以问问他,‘为了赚钱和升职,你在报道中一直对我们的公司胡说八道,感觉如何?’”
如果我们不想要负面舆论加身,就应该主动交流、做出改变,共同打造我们的未来。编者注:本文作者为谷歌前任通讯副总裁Jessica Powell。
今年早些时候,Your Life in Silicon Valley播客的主持人Sunil Rajaraman在社交媒体上询问他的粉丝,有什么问题想询问即将到来的嘉宾——一位经常报道Uber的记者。
一位Uber的员工建议道:“你可以问问他,‘为了赚钱和升职,你在报道中一直对我们的公司胡说八道,感觉如何?’”
与此同时,在门罗帕克,一位Facebook的员工参加了一次线下会议,公司的一位高管被询问如何看待最近新闻舆论带来的巨大压力。
这位副总裁回答:“这太不公平了,这些媒体对我们步步紧逼。”
我们这些在科技行业工作的人都是受害者!人们对我们的误解太深!为什么这些媒体整天只会报道我们的过错,却不看看我们曾经做出的贡献?
是的,这些“旁观者”(包括媒体、政策制定者以及Twitter上的键盘侠们)经常会误解科技工作者。在大多数对科技行业的叙述中,科技工作者都是一群没有同情心的冷血程序员,他们只会想方设法从用户那里榨取每一个字节的数据。为了公司的发展,他们不惜抛弃道德和良心。
当媒体将目光放在某家公司身上时,它犯下的任何一个错误都会被放大,新闻行业可没有疑罪从无的原则——两年前的Uber和现在的Facebook都是典型的例子。人们对这家公司的印象一旦变差,它的某些正常举动(比如将某个广告或视频下架,或某位记者的一次Uber搭车比较糟糕)也可能会被贴上坏的标签。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科技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没有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取得的科技成果的确值得称赞,但要知道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带来更大的价值,未必能帮助公司实现愿景,甚至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
当科技行业受到批评时,科技工作者们更倾向于点击右上角的叉叉,眼不见心不烦。例如,有人攻击Facebook的内容调整会威胁到该平台所受的所有法律保护,换成Twitter、YouTube、Reddit或者任何一家社交公司,大家都会选择保持沉默。我们不会对批评者们说“你们能不能给点更精确的建议,告诉我们具体哪里做错了”,只会反过来把他们当作新时代的勒德分子,这些人只想让我们把所有社交应用上不好或不需要的言论全删掉。当然如果真要这么做,Facebook这样的公司估计要雇佣几百万员工每天忙着删内容。我们都是直接选择不信任这些批评者,却不愿意承认他们的观点大体上是正确的(尽管他们提出来的大部分解决方法都很蠢,上述人为删内容就是个例子)。
马赛诸萨州民主党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就给出监管大型科技公司的提议。这些提议包括“废除不利于竞争的企业并购”、“禁止科技平台霸占自己的专利市场”等,当她提出这些建议时,科技行业的工作者们纷纷反击,发推说沃伦根本不懂科技。可是她在大致的方向上并没有错,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她的提议——这个观点虽然不够正确,但很理智,它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上讨论了“如何控制科技巨头的无休止扩张”。
由于现实是:大多数美国人并不信任科技公司,有人甚至巴不得科技巨头早日倒闭。但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不去改变他们的看法,而是从一开始就拒绝与他们交流,让几个小小的错误引导整个舆论,毁掉人们对我们的印象。
现在,我们不可能认为科技行业在将来不会犯任何错误,也不能随便攻击每一个批评者,拒绝外来的建议。有人认为管理科技巨头的最好办法会诞生在硅谷,这里的工作者明白这些解决方法可能有哪些副作用。最有可能是某家早期阶段的创企提出的,而非名声不好的巨头。同样地,没有人会比整天研究相关政策的工作者们更了解内容审核的困难性,也不应该等到公司被拖进舆论漩涡后,才去留意外界的批评。
个人而言,我非常欢迎监管机构去创建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平台。这可能要等到某些公司取得突破,或收购监管制度发生变化后。
之前有人认为Facebook应该拆分成Facebook、WhatsApp和Instagram三个部分,但Facebook在回应中称,这会降低公司整合资源、寻找攻击性言论的能力。这种说法的核心并没有错,资源共享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更好办法。但能否更进一步: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联合整个行业的方法,解决某些大多数公司都头疼的问题。之前许多公司就曾联合应对儿童色情图片和视频的问题。
无视外界的言论不会改善我们的行业。如果我们不想要负面舆论加身,就应该主动交流、做出改变,共同打造我们的未来。
相关活动
相关阅读
-
VC已经进入“宏观少红利、微观拼能力的新阶段”
在“宏观少红利、微观拼能力的新阶段”,确保不出局,在不确定性下也有确定的决策方法论。 -
资本造富也能“造负”,创业者如何玩好融资这场游戏,才能不让自己掉入坑底?
资本的造富奇迹想必大家一定听过不少。网络上经常报道的“90后老板凭借一个APP融资上亿套现”,“濒临破产却靠融资起死回生成为市值700亿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信息,给我们创业者的感受就是——资本的力量... -
找投资?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前几天,有人问我去哪儿找投资人?比如,怎么找到徐小平投我?怎么找到真格基金的人?听到这个问题,我一口血喷出来。“我怎么去找投资人?”今天一个创业者,这句话一旦问出口,就别干了。因为在创业路上,比这个问... -
为什么人才辈出的企业都重视“职业序列”?
职业序列是人才系统重要的基础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没被用好,其价值也普遍被低估。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组织官,作者左谦。本文主要观点将人才按照职业序列进行区分,本质上是尊重人的能力及志向的不同,实现... -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工具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选对工具,善用工具,才能事半功倍。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因为复杂,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
戴汨:凡人的生存法则
“神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无中生有的发明了一些东西或者发现了一种理论,从而改变了后世人类文明的进展。马斯克的SpaceX会不会继大航海之后,开启人类的星际文明,值得想象。 -
信任落在谁身上,谁就更有价值
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店很难复制,有些就比较容易。有些人很难做平台,有些人就可以。谁承载了用户的信任,用户的信任落在了谁身上,谁就是信任主体。 -
SaaS创业:我们为何要追求极致?
还有多少企业在用的App没有“深色模式”?难道企业App的用户就不是喜欢页面好看、操作体验舒服的个人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给客户带来使用价值,不去追求表面的好看。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 我们为何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