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创业阅读 > >
向海底捞学习,创业公司如何做好危机公关?
2017-08-26 20:10:20 创业阅读 > 编辑:周杰 全屏查看
简介公关危机发生概率不高,却几乎致命。海底捞遭遇食品卫生安全重大事故,面临品牌形象损毁,消费者不再信任的危机。而海底捞凭借完美的危机公关,从近乎沦陷,到扭转局势,舆论一片赞赏。海底捞做了什么?创业者除了看...
公关危机发生概率不高,却几乎致命。海底捞遭遇食品卫生安全重大事故,面临品牌形象损毁,消费者不再信任的危机。而海底捞凭借完美的危机公关,从近乎沦陷,到扭转局势,舆论一片赞赏。海底捞做了什么?创业者除了看热闹,能够学到哪些门道?优秀的危机公关应该怎么做?
海底捞的沦陷,海底捞的逆袭
一篇《暗访海底捞:老鼠爬进食品柜 火锅漏勺掏下水道......》,海底捞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只不过,这一次是重大“负面新闻”!不过分的说--关乎生死!
14时,海底捞在北京劲松店、北京太阳宫店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爆发3小时后,海底捞发出了第一份致歉信。2个多小时后,它又对这一危机发布了7条处理通报。其中,第六条中,责任董事会承担,涉事员工无需恐慌,被网友疯狂转发。
食品安全早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网民对食品卫生问题高关注、零容忍,对不道德的企业毫不留情。海底捞在这样一个大火“坑”面前,勇于坦诚认错,在致歉信中回应媒体所报道的“情况属实”,这样直接的回应,在近几年互联网公司撕逼大战中,简直少见。而海底捞在此次公关危机中的表现,被很多的品牌公关专家评论:危机公关的教科书!
海底捞完美的危机公关,很值得创业者思考和学习,甚至适当模仿。
企业根本没搞清楚公关危机的“危机”是什么
真实情况是:当企业对危机进行公关时,常常才是真正危机的开始;把控事态发展,不至于事件发酵,将公司卷入舆论的漩涡,才是危机公关的目的。所以,危机公关的本质,就是大众情绪管理。
因此,谁对谁错,往往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大多数人认为你是对的。
企业公关危机事件发生后,我们每次都能看到很多道歉信,内部信。比如315某外卖续费事件,比如某酒店安全问题事件,某名牌质量问题等。
企业在公关事件中,道歉信分为三种态度:
1)我是对的。这件事我也受了委屈,你们怎么不讲理;
2)我是错了。但是行业都是这么玩的。虽然我不能明说,但是,你们何必这么认真;
3)我是错了。但是以前我贡献了那么多,这点事儿其实不算什么。
这些写了还不如不写的道歉信,当用户看出这是敷衍性质的道歉信,反而会激起事件的二次发酵。这时候,就是真正危机开始的时候了。当一个企业和全国网民搅入到口水战时,就已经违背了公关危机的初衷。
公关的作用,是平息事件,而不是讨论对错。互联网时代,已经不是由传统几个强势渠道把控舆论走向的年代。群众有自己的发声渠道,而且网络环境下,人们的言论更加的情绪化,感性化。
2013年,京华时报报道农夫山泉水质标准不如自来水。农夫山泉的回应是“冤枉,我们怎么会不如自来水!”,结果引来了瓶装水标准全民大讨论,把自己拖进了一个更大的舆论漩涡。而整个事件中,群众从来没有关心过农夫山泉到底有没有达标。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情绪如洪荒之力,只有情绪能够引导情绪。
海底捞做了最该做的,却被认为反其道而行
大部分品牌对负面新闻的处理逻辑是:能否认就否认,模棱两可,部分承认,转嫁给别人,甚至不发声,悄悄等待新的热点出现,黑对手去。
情况属实!错了就是错了
而海底捞的做法是:错了就是错了,承认,并道歉,然后整改。这是海底捞的危机公关思维。
暗访新闻曝光后,海底捞大约在4小时后发布道歉声明,基本符合舆情处理的“黄金四小时”,并在2个多小时后,确定处理方案并公诸于众。
越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管理者越需要明确企业必须保护的生存资源是什么,在“消费者、员工、供应商、政府部门、媒体”中确定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才能寻找到可以为己所用的转折机会。
我们几乎可以在海底捞的致歉信和处理通报中,看到每一位利益相关者的身影。
行动!海底捞将公关危机,变为了公关管理
没有行动的道歉不是好道歉。企业信用危机,肯定会损失用户,但真诚的行动,可以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海底捞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在处理通报中出台了一些具体的行动陈述:
而这些细节的公布,使传说中的“相关负责人”瞬间透明!毕竟,耍嘴皮子的企业,用户们也见多了,开空头支票的时候,说的都差不多。
升华!打温情牌,充满人性却又坚守了价值观
这也是把最坏局面瞬间扭转的最为关键的一点。
海底捞公关通报的第六点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涉事停业的两家门店的干部和职工无需恐慌”“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
翻译一下就是: 1、这锅我背;2、这错我改;3、员工我养。
很多企业在公关危机出现时,都会选择“临时工”顶包、第三方责任、开除当事人的做法。
大家已经习惯了企业的这些托词和做法,但海底捞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事件根由衍生到企业管理制度,并在公众面前保全员工。
一种是开除员工,一种是董事会承担责任,在普通人心中是高低立判!
海底捞一直以来主打“将员工当做顾客来服务”的企业文化。其大多数员工来自农村,经济能力不高,公司鼓动他们“双手改变命运”,并赋予他们给顾客赠送菜品、免单等权利,为其解决住宿,建立子女寄宿学校,对有贡献的员工奖励全家旅游、父母养老金等。
如果这时海底捞违背了以往爱惜员工的原则,开除员工以息事宁人,恐怕人们也会对海底捞失望,毕竟不能怨大众对海底捞的期望很高。
在社会形象几乎要崩塌的一刻,海底捞的企业基因为它挽回了些许余地。而公众往往认为,心系员工的企业,不会对消费者太差。
海底捞的公关完美利用了同理心的心理作用,从客户角度,从员工角度,既解决问题又打感情牌,重心在于彻底解决问题,读起来心里很舒服。
优秀的危机公关怎么做的?
优秀危机公关声明的几大元素:道歉,诚恳认错,不回避事实,乐意负责,给出整改方向。
首先,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危机公关的第一步,就是要认倒霉。不管行业环境是怎么样的,里面有什么潜规则,大家是不是都不干净,是你的问题,你就得担着。如果你非要说不光是你的事儿,非要狡辩解释,那么某互联网外卖公司的失败公关就是个先例。
第二步,你的回应,决定了这个危机是否开始,如何开始
怎么回应?认错,会毁商誉,不认错,也会毁商誉。有没有办法一种回应的方式,能不毁商誉呢?很多脑残危机公关团队,选择:撒谎。
在几亿双眼睛下,用“撒硬谎”这样的手段危机公关,都是作死。你的公关总监一定是竞争对手派来的。
应该怎么认错呢?先认倒霉,再认错。发自内心、声泪俱下地,往死里认错。不要申辩,每一句申辩,都是往火上浇的一桶油。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传达出真诚!
找到被曝光的这个问题的根源,提出一针见血的解决方案,然后自扇耳光,打到消费者看傻了,于心不忍为止。
不是完全不顾技巧,对事实的表达也要有技巧
2012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麦当劳食品安全问题。当时,麦当劳的危机公关是:1、1个小时内在微博上回应此事,称“个别事件”;2、在门口贴道歉信。
这是“专业”的做法。
但回看海底捞的危机公关,虽然标题上点出了两家门店的名字,实际上也体现了“个别事件”的概念,但其道歉的诚恳程度显然更高。
一定要快
舆情处理的“黄金四小时”,是最有利回应发声的。这方面看看拥有“天王级公关团队”阿里的25分钟速度就知道了,对事件的快速回应将对于舆论对事件的判断至关重要。
而能够快速的对事件反应,更需要的是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机制。对于每一个行业,都有危机特定的高发事件,如电商的维权、制造产业的产品质量投诉、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等等,企业如能在平时有所准备,必要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
有些企业,会选择不对事情进行回应,期待事件冷却后,悄悄的就这么过去,这种行为将会在将来,有人替你重新说出来。只有积极的消除误会,才能给客户、用户产生信心。
其实,对于一个初创企业,公关危机发生的概率并不高,却几乎是致命的。每个创业者在不同的阶段,都应该思考:
如果我碰上海底捞这样的事件,我会用谎言掩盖吗?会开除涉事员工吗?我会怎么做?
相关活动
相关阅读
-
VC已经进入“宏观少红利、微观拼能力的新阶段”
在“宏观少红利、微观拼能力的新阶段”,确保不出局,在不确定性下也有确定的决策方法论。 -
资本造富也能“造负”,创业者如何玩好融资这场游戏,才能不让自己掉入坑底?
资本的造富奇迹想必大家一定听过不少。网络上经常报道的“90后老板凭借一个APP融资上亿套现”,“濒临破产却靠融资起死回生成为市值700亿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信息,给我们创业者的感受就是——资本的力量... -
找投资?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前几天,有人问我去哪儿找投资人?比如,怎么找到徐小平投我?怎么找到真格基金的人?听到这个问题,我一口血喷出来。“我怎么去找投资人?”今天一个创业者,这句话一旦问出口,就别干了。因为在创业路上,比这个问... -
为什么人才辈出的企业都重视“职业序列”?
职业序列是人才系统重要的基础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没被用好,其价值也普遍被低估。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组织官,作者左谦。本文主要观点将人才按照职业序列进行区分,本质上是尊重人的能力及志向的不同,实现... -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工具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选对工具,善用工具,才能事半功倍。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因为复杂,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
戴汨:凡人的生存法则
“神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无中生有的发明了一些东西或者发现了一种理论,从而改变了后世人类文明的进展。马斯克的SpaceX会不会继大航海之后,开启人类的星际文明,值得想象。 -
信任落在谁身上,谁就更有价值
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店很难复制,有些就比较容易。有些人很难做平台,有些人就可以。谁承载了用户的信任,用户的信任落在了谁身上,谁就是信任主体。 -
SaaS创业:我们为何要追求极致?
还有多少企业在用的App没有“深色模式”?难道企业App的用户就不是喜欢页面好看、操作体验舒服的个人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给客户带来使用价值,不去追求表面的好看。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 我们为何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