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知学员嗨购季,省钱又赚钱,赶快一起来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实用工具 > 干货笔记 > >

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5种迹象

2022-03-28 09:00:36 实用工具 > 干货笔记 > 编辑:张知涵 全屏查看

简介现实中,我们身边总会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做事认真细致,对于复杂问题梳理的非常清楚,平时的承诺也都能兑现。更关键在于,他们具备极强的上进心,能坚持长期奋斗。第二种人做事马马虎虎,对复杂问题时常偷懒,只求差不多就行。平时的承诺总不兑现,对于个人追求与抱负,他们更提不起兴趣。而后续这两种人的差距,还会越拉越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太效应”,越是优秀的人,之后越强;越...

一个人开始走上坡路的5种迹象

现实中,我们身边总会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做事认真细致,对于复杂问题梳理的非常清楚,平时的承诺也都能兑现。更关键在于,他们具备极强的上进心,能坚持长期奋斗。第二种人做事马马虎虎,对复杂问题时常偷懒,只求差不多就行。平时的承诺总不兑现,对于个人追求与抱负,他们更提不起兴趣。

而后续这两种人的差距,还会越拉越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太效应”,越是优秀的人,之后越强;越是普通的人,之后越平庸。

那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呢?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管理的常识 (ID:Guanlidechangshi),作者:晋良。


其实,就是习惯的差异。以下,Enjoy:

在《习惯心理学》书中,提到一个名词叫“程序性记忆”,说的是:

人的大脑存在一种信息库,有点类似于“存钱罐”,当我们重复做一件事情,就等于往罐子里投钱。这个钱,就是习惯。

而优秀的人之所以厉害,就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培养出“精英习惯”,什么事都往好了想,什么细节都往好了做。

反之,有些人之所以平庸,就因为他们往“存钱罐”里投的,都是偷懒耍滑的事。这些不好的事,必然会使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

所以一个人当下的习惯,真能决定自己今后将成为啥样的人。

如果你也想培养“精英习惯”,想在今后变得更好,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将重要的事日常化

需要承认,想培养新习惯,在现实中并非易事。因为过去的旧有习惯,会时常让我们进入到“路径依赖”的困境中。

说白了,就是人们嘴上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比如有些想减肥的朋友,在初期总是口号喊得震天响,晚上外卖烤串又撸的爽。

这并不是说人们虚伪,而是过去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我们自己所积累的“存钱罐”已经满到放不进去新的东西。

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浙大心理学博士陈海贤曾说:

“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去替代旧经验,这需要我们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反馈以及新的强化。”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不需要和自己过去的旧有习惯对抗,只需要明确当下啥事对自己重要。想通了,就尽力让这事融入到生活中,成为新的习惯。

比如,你觉得读书重要,那最起码家里得有纸质书。然后平时在床边、桌子、沙发、甚至厕所都放几本,外出时往包里塞几本。

要真觉得纸质书不好拿,平时选一些电子书在手机里,一样能帮助我们培养读书的习惯,这个过程就等于在大脑中建立新的“存钱罐”。

只要我们坚持去做,哪怕旧习惯会反复干扰折腾,也没事。因为当新的读书习惯建立后,原来的旧习惯就会被替换。

前提是,我们得有培养新习惯的行为,才能迎来后续的改变。

真正接纳延迟满足

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中,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价值感缺失,从而让自己中途放弃。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完全接纳“延迟满足”。

心理学领域有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对一群4岁小孩进行了测试:

给他们每人分一颗棉花糖,同时要求孩子们要等15分钟才能吃,忍住了,就能得到两块糖的奖励。

结果有75%的孩子经不住诱惑,坚持到第9分钟时,就吃掉了眼前的糖。他们在成年后,依旧忍不住诱惑,屈服于各种及时满足的事情中。

剩下25%的孩子,最后忍住了,从而获得奖励。他们在成年后,学习成绩更好,体重更轻,也更自律。

而我们在改变习惯时,也会面对类似情况。因为过去的旧习惯,是我们的舒适区,它就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棉花糖”。

同时,新习惯自己才刚接触,虽说大伙都知道辞旧迎新是好事,可没有及时满足,未来那些所谓价值,又太过遥远,这让人们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解决这种困境的办法,关键在于选择。

因为“延迟满足”的另一面,是将个人立足于长远,你得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事物。相较于眼前这些人人都能获得的“爽感”,我们想要选择的,肯定不止于此。

延迟满足自己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但正因为做得到的人少,你能实现这种付出,就有机会出人头地。

开始实践动态冥想

在日常工作中,因为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平时被各种繁杂事务拽着,从而导致精力被分散。到了需要专注工作时,也很难集中。

再加上一些项目、领导与客户的压力,让很多上班族工作一天下来,总感觉精力“被掏空”。

因为投入精力,是培养新习惯的前提,若是自己平时总被累到虚脱,导致精力不够用,那改变也将成为空谈。

特别是在大环境无法被改变的当下,我们只能从个人层面,寻找克服疲劳的办法。

耶鲁大学精神医学系博士久贺谷亮曾提出过名为“动态冥想”方法,具体步骤分为以下几类:

1.步行冥想

在平时上下班走路时,或是午休散步时,可以适当放慢脚步。留意手脚肌肉和关节的变化,感受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

给自己的动作进行适当分类,例如左右或是上下,以便形成节奏感。

2.以站姿状态进行冥想

站立时将双脚打开至与肩同宽,伸出双臂,在身体两侧缓缓抬高。感受腕部肌肉的变化,血液下流的感觉,以及双脚所承受的重力。慢慢将双臂抬高后,再慢慢放下,如此反复数次。

3.以坐姿状态进行冥想

坐在椅子上,从后向前慢慢转动肩膀,用心感受肌肉和关节的变化。转动一次后,反向再次转动肩膀,以同样的方式集中注意力。

以上这几种方式,都是通过注意力的转移,让大脑获得短暂空挡,有时间整理思绪,精力才能得到恢复。

带着关键问题入睡

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中一直是刚需,如果我们想培养新的习惯,肯定要涉及这方面。

对此,有个例子或许能帮到我们:

作为苹果智能语音助手Siri的开创者,亚当·齐亚在完成这项成果之前,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虽然开发Siri是非常理性的工作,但齐亚有自己的一套处事习惯,就是每天坚持“带着问题入睡”。

例如,他每天晚上11点左右睡觉,同时脑海里还会思考一个问题。第二天醒来后,齐亚就会把昨晚睡觉时产生的想法整理出来,并应用到尚未成型的Siri模型中。

而如今Siri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普及,也印证了,齐亚当初利用睡眠时间思考问题的价值。

对于这种习惯,哥大商学院教授威廉·达根也曾做过形象解释:

“人天生具备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再加上第六感所赋予的直觉,这六种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具备第七感,也就是在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灵感。”

“而第七感的产生原理,是大脑将既有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这种信息不是新的,新的是组合方式,当大脑完成了这项任务,灵感就会闪现。”

因此齐亚坚持“带着问题入睡”,本质上就是通过睡眠这段时间,让大脑自动产生一些灵感想法,由此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

如果你也想尝试培养这一习惯,方法可分为以下几步:

1) 将屋子里干扰入睡的东西清理出去,手机设置静音。

2) 将纸、笔或录音设备放在身边以备记录。

3) 确保自己处在安静环境,关灯戴上眼罩。

4) 开始睡眠时,花些时间集中精力去思考一个问题,考虑各种可能性。

5) 思考一会后,如果有灵感闪现,就立刻记录下来。

6) 如果没有灵感,也不用一直坚持,过一会放松就好,然后该睡觉就睡觉。

7) 早上醒来之后,回忆昨晚的问题,记录脑海中浮现出的想法。

然后每天坚持这样做,你一定会有惊喜。

定期中断好的习惯

在我们成功培养新习惯之后,接踵而至的问题就是:一个习惯无论有多好,时间长了都会归于平淡,也就是我们坚持做的,会变得很没意思。

比如日常中人们所坚持的减肥,大家平时控制自己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虽然维持了好的体型,可我们获得的认可却不是很多。

况且就算减肥是好习惯,但时间一长,平时看着别人吃喝各种大快朵颐,我们真会心生质疑,自己这样做究竟有啥意义呢?

而这种内心挣扎的过程,在《习惯心理学》书中,也有明确解释:

当人们开始重复一种习惯,它不仅会促使我们实现目标,还会削弱我们的热情与对生活的意义感。

所以习惯无论新旧好坏,它都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继续尝试挑战,用更好的习惯,替换当前的习惯。当然,这个过程肯定很难,也很折腾,如果不是对自己要求极为严苛的人,没必要这样做。

第二种是定期中断好习惯,如果你觉得自己目前拥有的习惯具备价值,只是缺乏热情和意义感,那就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可以适当中断一下。

这个过程的逻辑,就像是民间常说的“小别胜新婚”。

因为结婚过日子久了,夫妻每天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就成了一种习惯,这时双方的感情也会变得平淡。

如果夫妻经历了短暂分别,反倒容易让双方从固有习惯中抽身出来,重新回顾婚姻与爱情的意义,还有对方的优点与曾经的甜蜜。这样等到下次再见面时,感情中的希望之火,就会被重新点燃。

而我们定期中断好习惯的作用,也是类似的逻辑。

例如你觉得坚持读书习惯没意义,就可以定期给自己放假不读书,或者出去和周围人接触交流,看看那些平时不读书的人过得怎样?

例如,你觉得坚持减肥习惯没意义,那就定期吃点好的,在美食中放肆一下,然后留意身边那些不减肥的人,状态怎样?

当我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拿自己的习惯与身边人做对比,反倒容易明确坚持一件事的意义。

你就想啊,如果在中断好习惯时,所体验到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就证明你在过往坚持的习惯,是有价值的,至少它没让你过上自己所讨厌的生活。

况且既然是习惯,所谓的中断就不是放弃,而是让自己出去喘几口气。

等呼吸完新鲜空气,再回来重拾你认为的好习惯,就能重获热情与意义感。

参考来源:

《习惯心理学》作者:温迪·伍德。

《了不起的我》作者:陈海贤。

《高效休息法》作者:久贺谷亮。

《第七感》作者:威廉·达根。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作者:斯蒂芬·盖斯。

《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作者:朱达·波拉克

相关活动

0

Tags: 市场营销 营销管理 移动互联网

职场精英进化论2.0系列专题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
领取粉丝福利
Copyright@2024  极创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3072号-2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